2020年10月,一位丹麦羽毛球选手,简•奥•约根森(Jan Ø. Jørgensen)退出了丹麦的国家队,结束了自己长达12的羽球职业生涯。
在众多羽球高手之中,林李无疑是最耀眼的两颗巨星,与他们同一时期的羽坛名宿都因为他们而黯然失色。如今,随着两位老将的退役,不少同时期的名将也逐渐为我们所知。约根森,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位年已33岁的老将,也曾在赛场上驰骋过,绽放过,他独特的姿势,狂野的性格,不服输的精神,告诉了每一个羽球爱好者:这个赛场,他曾经来过。
2009年的中国公开赛中,他在首轮便以2:1的战绩爆冷李宗伟,随后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虽然最后输给了林丹(12:21、12:21),但年纪轻轻就获得公开赛亚军,已经为他今后更好的成绩埋下了伏笔。
爆冷李宗伟
像大部分运动员一样,约根森的职业生涯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上升期(09~13)、巅峰期(14~16)、下降期(17~20)。
中国公开赛之后,除了在2010年击败了陶菲克,夺得了丹麦公开赛的冠军之外,约根森一直没有什么耀眼的成绩,总是被其他一流选手击败。但凭借惊人的爆发力,独特的打法,他在男单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获得了一席之地。
经过多年的砥砺,约根森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爆发期。2014年的印尼公开赛,传说中的魔鬼主场,在连自己偶像林丹都没有拿过冠军的地方,约根森打进了决赛,并以连续两局的21:18击败了日本的田儿贤一,后者在半决赛击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李宗伟!
14年印尼赛夺冠后激动地坐地哭泣
“ 我不敢相信我赢得了印尼公开赛的冠军,” 约根森兴高采烈地喊道。“ 这感觉太赞了。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成就。也意味着我成为了丹麦的男单NO.1。”
两人在比赛结束后互换球衣,这个拥抱也一度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开始。
2015年,约根森打进了全英决赛。尽管对手是正值巅峰的谌龙,约根森却干劲十足,对全英冠军更是十足的渴望——上一个获得全英冠军的丹麦羽球选手是1999年的盖德。如果约根森能拿下这次冠军,毫无疑问会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浓厚的一笔。
可惜的是,谌龙在这场比赛同样表现非凡,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加快了节奏和自己的进攻频率。如果说约根森是攻城大炮,那么谌龙就是加了大炮的城墙!
约根森输了,但作为当时的世界第二,他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同年的世锦赛,他打进了半决赛,输给了李宗伟,尽管获得了季军,但对他来说,还远远不够。
“时间会证明一切,里约力争最佳成绩”,这是他对其他对手,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激励,一种让自己不断变强的动力。
2016年,汤姆斯杯,约根森担任第二单打,帮助丹麦队获得汤姆斯杯,这也是丹麦队第一次在汤姆斯杯夺金。约根森也在这一次比赛中成为了世界冠军,有了这次激励,征战里约的愿望更加强烈。
决赛击败当时印尼第二单打金庭
然而,约根森似乎并不是一个大赛型选手,两次奥运会,他都未能取得很好的成绩。12年的李炫一,16年的斯里坎特,都是2:0结束了他的奥运生涯。不同的是,12年还年轻的他依旧有很多机会,16年,他已经感觉自己在赛场上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17年,约根森暂时离开了赛场。
当时在3月份,全英结束后,约根森发现自己的脚部有伤痛,不得不退出当年的世锦赛。经过几个月的修养,约根森返回了赛场。但是伤痛并未彻底痊愈,髋部伤痛的困扰一直伴随着年龄的增长给他造成麻烦,加之新秀的崛起,他的比赛越来越艰辛。
“当我发现自己的成绩达不到预期,无法进入重要比赛的决赛时,有时也会感到迷茫。我一直想着自己的目标而努力,但是在过去三年中,实现目标遥遥无期。”
近三年的时间里,约根森几乎没什么亮眼的成绩,他的世界排名也远在20名开外。随着东京奥运的接近,他知道,在不拼一拼,把世界排名搞上去,可能这辈子就与奥运会无缘了。
2020年,原本的奥运会因为疫情而拖延,至少在本年是不可能举行的了。这个消息对不少老将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年,代表自己又要老一岁。年已32岁的约根森早已过了自己的黄金时期,伤痛不停地折磨着他,在本年的马来西亚公开赛,他和林丹的对决中,他能感受的到,两人的速度越来越慢了。而随着林丹在7月4号的退役,他或许也知道:是时候了。
“早在我跟腱受伤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这些年来这个想法逐渐发芽。做出这个决定很困难,但是确实到了我要告别的时间。”
2020年10月份的丹麦公开赛,约根森再一次站在了这里,看着周围熟悉的环境,很多回忆不免涌上心头。
“这是一个让我难忘的地方,我在2005年首次参加,当时早早就被淘汰。多年后(2009年)在半决赛击败盖德,接着在第二年(2010年)赢得冠军,那也是我的第一个大赛冠军,这些回忆都永留我心中。”
回到赛场上来,他生涯的最后一站面对的是自己的师弟——安东森,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和安赛龙一样,都是丹麦队的未来。
他尝试着去打赢这场比赛,但是他的身体跟不上对面年轻人的速度了。微微发福的身体丝毫没有当年的敏捷,起跳时的扣杀也不再有太大的威胁。但他还是尽力地去打好,尽力地去接住每一个球。
第二局的20:10,所有的观众都站了起来,约根森也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一球了。他忍住眼泪,控制自己的情绪,拿好球拍,想打好这一球。安东森也在平静地等待着。
两个回合之后,约根森的球出界了。确认之后,他把拍子扔在了一边,或许是觉得自己打的太差,发泄情绪,或许是觉得自己今后不再是球员,没必要拿着拍子了。不管原因是什么,他还是走过去,拥抱了安东森,互换球衣,结束了他在国家队的12年职业生涯。
很多人对约根森的印象都停留在他的发型和性格上,在他巅峰的那几年,头发留得很长,往往要扎起来,被球友们戏称为“约道士”。道士的性格很暴躁,似乎什么事都写在脸上,一旦大比分落后或者被翻盘,便是一脸狰狞,然后将球拍踢飞。
小时候看约道士,总觉得这个人是输不起,所以才会踢拍子发泄。现在回看他的比赛,才发现约根森是我最敬佩的一位选手。他直率、凶勐,从来没有什么弯弯绕,打法是最典型的控网强攻型,追求杀球的极致。动作虽没有林李优美,却很有特色,反而让人容易记住他。
最佩服的是他在比赛结束后,尤其是决赛或者难舍难分的比赛,无论输赢,都会与对手互换球衣,以示尊敬。这,便是体育精神!
至于摔拍子、踢拍子,完全是对自己的不满。可能暴力了一点,但不失为一种好的发泄手段。
时光飞逝,约根森从青年变成了中年,长年的勐攻使他遍体鳞伤,但他的性格从未改变,他的打法也永远都是进攻。和年轻时的林丹一样,坚信进攻是得分的最有效手段,林丹在后期换了打法,他却坚持着最初的想法,拼命地燃烧。
是真的累了吧,约根森退役了。在与安东森拥抱时,没有多说什么,但他的眼里似乎还有不甘,不舍——有太多的冠军没拿,并不是自己不强,只是总是差那么一点;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期望与回忆:以后的天下是属于安东森这样的年轻人的了,想起自己在12年也是这样送走了盖德,或许这就是传承吧!
新老交替是体育的常态,但运动员们总有自己的方式让人们记住他们也曾在这个赛场上表现出最优秀的自己。如果说林丹留下的是一块块金牌,李宗伟留下的是坚持不懈,那么约根森留下的便是他燃命打球的身影。
看着那个用毛巾遮住自己哭泣的男人,我突然想到了12年前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他的样子,那是09年的公开赛,我的注意力都在林丹身上,但是主持人并没有忘记介绍他:“这来自丹麦的年轻小将——约根森。”
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