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电手」
过去几年,智能电视兴起,让电视技术突飞勐进。
我们也经常收到,有电粉希望我们讲解一下电视、投影仪等家庭影像设备的需求。
![]()
加上现在行业鱼龙混杂,HDR、4K、QLED、全阵列等极容易掺水的概念,让人真假难辨。
为了减轻电粉们选购电视等设备的头痛,防止大家被商家收割智商税。
今天小淙就来和大家掰扯掰扯,关于电视的选购,哪些技术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懒得了解这些技术,我会直接告诉你,2021 年买电脑的底线在哪里。
01
屏幕尺寸
买过电视的人都知道,屏幕肯定是越大越好,甚至是选购电视最重要的指标没有之一。
根据零售市场研究公司 Gap Intelligence 的报告,2021 年,65 英寸电视会开始逐渐取代 55 英寸。
![]()
虽然说电视越大越好,但很多时候,住宅空间和钱包厚度会限制我们发挥。
因此更推荐大家以观看距离选择电视尺寸。
Sony 给出的公式是屏幕宽度 x 3 为最佳观看距离。
![]()
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4K电视距离表,选择不同尺寸的电视。
![]()
需要注意上表只是建议值,仅供参考。
每个人对距离的感觉都不同,特别是和小淙一样的轻度近视,但又没到戴眼镜的程度,如果用上表选尺寸,最后很可能看不清屏幕。
有条件的话建议到卖场里实际感受一下。
2021 年买电视底线是 55 英寸。
02
分辨率
几年前 1080P 电视还很流行,但是 2021 年的今天,4K 是底线。
相比 1080P,4K 电视的最大好处,是屏幕上的小物体具有更多细节,包括字幕的清晰度,如果你喜欢看海外电影电视剧的话,这点非常重要。
![]()
清晰的图像还可以让你从更远的地方,也能舒适的观看屏幕,减少用眼疲劳。
现在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价格「适中」的 8K 电视,分辨率是 4K 的 4 倍。
例如小米电视大师 82 英寸至尊纪念版,售价 49999 元。
03
显示面板
目前电视的显示面板主要是 OLED 和 LCD 两种。
毫无疑问 OLED 面板更好。
OLED 屏幕大家都不陌生,几乎所有中高端手机都采用这种屏幕。
它最大的优点是每个像素单独发光,因此当屏幕某一区域需要显示黑色时,OLED 屏幕可以将那一块区域完全熄灭,得到的是真正的黑色。
![]()
所谓屏幕对比度,比的就是最暗处和最亮处的亮度,因此 OLED 屏幕理论上可以做到无限对比度。
不过,OELD 屏幕在电视上不如手机中那么平价。目前这种屏幕几乎只存在于顶级电视中,售价自然也非常感人。
此外,OLED 电视的可视角度更广,厚度更薄。
![]()
LCD 简称「液晶显示器」,它历史悠久,传统液晶电视就是 LCD。
LCD 的液晶部分,本身不能发光,需要借助背后的「背光灯组」为其提供光源。背光灯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发白光。
而液晶层控制白光穿过红绿蓝三种颜色,从而得到不同颜色的光线,最终呈现出色彩丰富的画面。
![]()
LCD 主要问题是无法显示真正的黑。
液晶层即便全部关闭,也不能完全阻挡背灯的白光,当屏幕需要显示黑色,得到的其实是灰色。
![]()
因此,只从显示质量上来说,LCD 电视不如 OLED电视。
不过并不意味 LCD 电视就比 OLED 电视差很多,现在 LCD 电视与 OLED 电视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选对 LCD 电视,依然能够获得非常好的显示质量。
主要原因是因为 「全阵列背光」在电视中越来越普及。(后面讲)
研究过电视,你可能会知道还有 QLED 或量子点电视的概念。
可以将其理解为 LCD 的一个分支,依然是通过背光灯组来发光,因此 LCD 有的问题它依然有。
不一样的是 QLED 采用量子点材料提升电视色域范围,说人话就是色彩更丰富些。
![]()
但需要注意的是,QLED 只是得到给广色域的手段之一,并不意味不是 QLED 电视就没有广色域。
QLED 算是三星搞出来的一个概念,三星在电视上搞出过很多概念,也不是第一次误导消费者了。
总而言之,不用神话 QLED,也不必刻意追求。
04
全阵列背光
前面说了 LCD 电视需要液晶层背后的灯光来照亮屏幕。
以前的电视,包括现在大多数电脑显示器,LED 灯往往只在屏幕边缘部署,称为侧入式(正经)。
这就导致屏幕整体亮度几乎一样,黑暗的地方和明亮的地方亮度一样,显示效果肯定差。
![]()
后来将 LED 灯移动到屏幕真正后方,称为直下式,但依然无法解决光线溢出的问题。
![]()
于是高端直下式背光的基础上,将 LED 灯分为多个灯光组,每个灯光组都用隔板隔离,并可单独开启或熄灭,这样就避免了光线溢出的问题。
称为全阵列背光。
![]()
需要亮的地方就将 LED 灯组打开,需要暗的地方就将灯组关闭。
虽然还远没有 OLED 屏幕像素级别的精细,但肉眼看到差距并不会非常大。
总而言之,液晶层下面的灯组越多,控光就越精细,HDR 效果越好(当然也要看峰值亮度)。
目前来说,侧入、直下差别不大,都可以选择。
国家广播电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的一项 LED 技术测试,结果发现侧入式和直下式在亮度、色度参数等技术指标但整体差异不大。
但如果选择高端的全阵列背光,控光分区至少有 32 个才算入门,屏幕尺寸越大,分区应该更多。
05
刷新率
因为现在的电脑默认都支持 60Hz 刷新率,满足日常观影体验。
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忽略刷新率这个关键因素。
电视上播放的视频,刷新率参差不齐。一些视频的编码是 60Hz 甚至 120Hz,但还有很多只有 24Hz。
![]()
电视处理不同的刷新率视频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最简单的是在两帧之间插入黑色图像,从而使运动看起来更加流畅。
![]()
高端电视则会使用芯片计算出两帧中间的图像,画面看起来会非常平滑,特别对于运动场景,让你 24 帧的视频看出 60 帧的感觉。
游戏玩家在这个世代开始享受更高刷新率,如果你要使用 PS5 或 XBX 主机,它们都支持 120Hz 游戏。
因此电视也得支持 120Hz。
![]()
另外还要注意一个坑爹的话术「有效刷新率」。
它的意思是实际帧速率是规定速率的一半,例如 120Hz 有效刷新率实际上是 60Hz 刷新率,其他操作都是通过芯片处理计算完成。
「屏幕刷新率」才有意义。
现在电视的刷新率都满足日常使用,游戏玩家刷新率底线应该是 120Hz。
06
HDMI
接口类型和数量是大家常常忽略的问题,这其实非常重要。
为了节约成本,厂商会尽可能减少接口数量。
如果后期需要添加音箱、游戏机等设备才发现接口不够,那真的是进退两难。
另外 HDMI 的世代也是必须要注意的点,支持更新的 HDMI 线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带宽。
![]()
详情可以查看这篇文章:HDMI 史上最大升级,今后买电视、显示器必须知道这个新型号
另外,如果你想要玩120Hz游戏,必须要最新的 HDMI 2.1 才支持。
如果你想要使用 Netflix 等流媒体平台,接口还必须支持 HDCP 2.2(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才能 4K 播放。
![]()
2021 年的今天买电脑,底线是至少一个接口支持 HDMI2.1。
07
输入延迟
这也是一个游戏玩家才需要关注的项目。
输入延迟简单来说就是手柄、遥控器按下一个按键后,电视里的画面需要多长时间呈现你的命令。
![]()
一些商家会用「响应时间」来煳弄消费者。
响应时间指的是屏幕上的像素点,从一个颜色变为另一个颜色的时间,这个时间肯定比输入延迟短得多。
需要打游戏的话,输入延迟底线是 < 20ms。
08
音 箱
声音是常被忽略的项。
现在一些高端电视也能做到非常不错的全景声、环绕立体声。
不过这些电视会环绕式收割你的钱包。
![]()
这里也不好划音响的底线。
只是提醒一下大家,如果需要的话,别忘了后期可以添加外置音箱。
在电视下方放一个条形音箱,让声音更立体的做法越来越常见,没准过不了多久就会火起来。
![]()
电视内容还是很复杂的,篇幅有限今天讲了基础的内容。
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点赞、在看、分享。
之后我们还会深入解析画质处理技术、硬件配置、片源、真假4K等技术。
防水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