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可能从来没有如此受关注过。
甚至,没有如此受期望过。
自他出海筹资拍剧的消息一传出,便沸腾了整个影视江湖。
项目:几年前被搁浅的电影转拍剧集。
主演:章子怡。
题材:民国碎尸案。
一句 " 敏感题材,恐失内地市场 " 让这则新闻多了许多电影之外的联想。
![]()
人们时而雀跃。
毕竟创作者能拍想拍的作品,才是健康的创作状态。
时而又很落寞。
出海背后那个隐形的困境,大概也不会因此改变。
但今天,肉叔却想多说一句——
或许,我们无需为陈可辛操心。
他的嗅觉比你我都敏锐。
01
辗转的候鸟
陈可辛有一种 " 敏锐 " 的触觉。
他似乎总能很准确地感受到 " 凛冬将至 " 的信号。
并投入到下一个阵地中去。
于是几十年来。
他就像一只候鸟一样,不断地测探着影视市场的冷暖,不断在迁徙。
并不断地 " 自救 "。
先是毅然决然地去了好莱坞。
1996 年圣诞。
那个时候香港电影由盛转衰,尚有余威。
但当《甜蜜蜜》还在上映的时候,他就拖着个大箱子出现在机场了。
他知道,留在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出路了。
《金枝玉叶 2》不如预期。
《嫲嫲帆帆》严重超支。
香港的市场,肉眼可见地将萎缩下去。
他决定出去闯一闯。
![]()
《情书》片场,陈可辛在好莱坞唯一一部电影,由斯皮尔伯格监制
后是把目光投向泛亚洲。
好莱坞到底不适合香港文艺片导演。
而香港电影又果然颓了下来。
怎么办?
陈可辛想到了 " 泛亚洲制作 " 的概念。
2000 年,陈可辛成立了一家叫做 Applause Pictures 的公司,集结亚洲各地新锐导演,尝试打造更国际化的优质电影作品。
是的,和现在的 Changin' Pictures 同一模式。
并非没有佳作。
这期间他集中推出了《晚娘》、《春逝》、恐怖片 IP《见鬼》《三更》等等。
![]()
其中最出名的《三更》系列更是集结过四地导演:
日本的三池崇史(《热血高校》)、中国的陈果(《香港制造》)、泰国的朗斯 · 尼美毕达(《鬼妻》),以及韩国的金知云(《看见恶魔》)和朴赞郁(《老男孩》)。
![]()
《三更 2》参展过柏林、威尼斯电影节
只是到了最后,他说他想联合《我的野蛮女友》的郭在容、《情书》的岩井俊二一起拍一部爱情片,却发现无人投资。
他便知道,他又要另寻他路了。
最后则是毫无保留地奔向内地。
2003 年,张艺谋的《英雄》在内地揽下 2.5 亿的票房。
陈可辛感叹:" 原来内地可以是这么大一个市场 "。
于是,他来了。
从香港迁往北京。
不同于当时其他北上的香港导演(更多是来内地集资拍港片),陈可辛一来,有落脚扎根的姿态——
拍内地题材,讲内地故事。
北上 17 年。
从导演《投名状》《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再到《夺冠》,从监制《七月与安生》《少年的你》《送你一朵小红花》再到《一点就到家》,陈可辛的创作一步步深入内地市场,进而投身主旋律题材。
![]()
业内大家对他的评价是," 北上的一批香港导演中,融入内地最为彻底也最成功的一个。"
只是,然后呢?
疫情这三年,国内电影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9 年到 2021 年,全年故事片产量分别为 850 部、531 部、175 部,肉眼可见的数字下滑。
题材单一,撤档频发,每一部电影的结局都不可预知。
电影依旧很重要,电影行业却越来越不重要。
而他自己的电影呢?
2014 年至今,他导演的作品能够上映的,仅有支离破碎的一部。
《夺冠》上映时他说:
" 电影是妥协的艺术。"
![]()
而现在,就算是陈可辛这样能屈能伸,适应力超强的创作者,也会明白——
委曲已经不能求全了。
于是。
他那敏锐的嗅觉再次发挥了作用。
他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也许,这会是一条走得通的路。
02
出海,为势所驱
其实不止是陈可辛。
许许多多的的电影人们正在试探着这条路能否成功。
一方面可以远离束缚。
一方面又可以与世界接轨。
海外市场,很大。
在国产片越来越走不出去,越来越与世界脱轨的时候。
好莱坞依旧风生水起。
韩国人正式征服了世界。
于是,寻找非内地地区的可能性,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杜琪峯。
去年宣布跟香港流媒体 ViuTV 合作拍剧,犯罪题材的《三命》。
![]()
曾国祥。
执导奈飞出品的《三体》第一集,这会是他首次凭借英语作品进军海外市场。
![]()
王家卫。
几年前也携手亚马逊,打算推出剧集《天堂旅馆》。
他在海外的电影事业也马不停蹄,前后监制了莫里康内的传记电影《音魂掠影》,以及泰国电影《一杯上路》(入围圣丹斯电影节,代表泰国角逐奥斯卡)。
![]()
《一杯上路》幕后特辑中的王家卫
导演们接连向外求索,演员也同样。
最典型的例子,今年在韩国、戛纳大放异彩的汤唯。
前几天她刚在韩国拿下 " 釜日电影奖最佳女主角 ",成为首个完成韩国三小奖大满贯的外籍演员。
今天,又刚刚入围了大钟奖的影后提名。
汤唯还将在韩国专用艺术电影馆举办个人代表作品展,她参演的韩片《梦境》也快上映。
在韩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粉丝们已经开始奶汤唯拿下韩国三大奖大满贯了。
![]()
而这几天在釜山出尽风头的梁朝伟呢?
去年出演了漫威首部亚裔超英片《尚气》,今年也确定出演奈飞的美剧,步步进军英语市场。
最近他又曝出跟《鱿鱼游戏》导演吃饭聊天,影迷们已经在畅想他与韩国合作的可能。
![]()
黄东赫(《鱿鱼游戏》导演)与梁朝伟
其他人也是如此。
有人在釜山电影节收获 " 杰出亚洲演员奖 ",有人参演韩剧,参演韩片等等等等,电影人们一个接一个把目光看向海外,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陈可辛更是直接。
他把他的下一段迁徙用最大的声音喊了出来。
直接成立了一家公司。
开发优质剧集再卖给流媒体平台,试图打造一个影视创作的良性循环。
并称之为 " 泛亚洲 " 串流计划。
公司成立酒会上,陈可辛信心十足,是枝裕和、宋康昊、梁咏琪等中日韩三国影人到场祝贺。
仿佛预示着一个光明的开始。
于是有网友称其为:
" 一场文化突围战 "。
图源微博
没错。
这次是 " 突围 ",而不是 " 妥协 "。
这次陈可辛的项目,关键词之一便是,独立性。
陈可辛自投 + 从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筹资,找来亚洲地区优质团队拍剧,卖向海外市场。
首轮剧集有五部。
题材,基本上大多是之前无法拍出的。
有恐怖片。
源自陈可辛在 2002 年制片的《见鬼》恐怖 IP。
有校园霸凌题材。
《ONE:高中英雄》,改编自人气漫画的韩剧,聚焦一个反击校霸的少年英雄。
有 BL 题材。
《2 班李喜舒》,同为漫改,由两个韩流爱豆主演的爱情故事。
还有科幻动作片。
甄子丹将兼制片人、主演、武指的科幻动作剧《彻头彻尾的失败者:隐藏的大师》(《Outright Loser, Hidden Master》),讲述一名亚裔美国武术家的故事。
最重磅的当属陈可辛本人执导,章子怡主演的犯罪剧集《The Murderer》。
改编自 1940 年代上海的真实杀人案件,章子怡饰演一名被指控肢解丈夫的女人。
![]()
独立性也就意味着——
有创作空间。
比如之前悬置的题材复归。
《The Murderer》其实就是陈可辛早在 2016 年就立项备案,却迟迟没开拍的《酱园弄杀夫案》。
这部剧集的野心,从 Changin' Pictures 给到的介绍可以窥见一二:
![]()
英文截自 Variety
比如导演的作者性也许能得到更大程度的保留。
陈可辛在釜山电影节上提到了剪辑权的问题,不像他以往拍片要面对重重剪刀手——
他强调这次项目 " 即使我们还是要面对市场、面对投资人、面对票房,但这片子负责剪辑的还是导演 "。(报道内容出自公众号 @画外音 《釜山国际电影 ACFM:Filmmaker Talk ——与陈可辛的对话》独家现场内容)
![]()
此前陈可辛的几番迁徙,谋求的是市场。
而这一次绝不仅此,他想要回的是——
作为一名创作者的话语权。
03
" 站在擂台上最重要 "
那么问题来了:陈可辛能成功吗?
再次捡起二十几年前的计划,显然是看到了韩国影视这几年的风生水起。
流媒体时代到来。
韩国人,证明了非英语剧也能通行世界。
从 2019 年的《王国》到去年的《鱿鱼游戏》,韩剧向全球市场的成功输出,自然也让陈可辛看到了中文剧的可能。
采访里说起这个项目时他野心勃勃,想拍全世界都看的中文剧。
我真的不认为全世界的人只看英文的
韩国已经证明了
韩剧现在全世界也看,不止全亚洲
如果看韩剧,那为何不看中文剧呢?
![]()
陈可辛的举动,也让内娱观众看到了希望。
![]()
图源微博
但韩国人的路线好复制吗?
难说。
韩剧韩影的发展,是极其依赖本土支持的。
陈可辛不可能不知道这些。
如今他单枪匹马冲入战场,肉叔觉得,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决绝。
无奈于没有别的道路可以走。
决绝于即使前路渺茫也要硬上。
是悲观主义者强作乐观状。
是另一种心如死灰后的孤注一掷。
但。
即便不成功又能如何呢?
只要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了。
一次轰轰烈烈的失败,总胜过一辈子不敢作为的埋怨。
主动出击。
而不是自怨自艾。
更何况。
对于这些参演的演员来说,无论如何也是不会有失败可言的。
一次与世界接轨的经历。
一次与当下最优秀的演员交手的经历。
有时候要好过在安逸的环境里日复一日地被吹捧。
跟上这个世界。
才不至于做井底之蛙。
![]()
汤唯在戛纳与自己的电影海报合影
去年,陈可辛在接受易立竞采访的时候曾经谈起过自己兜兜转转的前半生。
从香港、美国、泛亚洲、又回到内地。
他说,这其实是" 一种被迫的迁徙 "。
![]()
易立竞有些不忍:
听起来好像并不快乐。
可陈可辛却回:
其实是快乐的,因为拍电影本身是很快乐的事情。
![]()
快乐吗?
能自由自在不受限制地创作。
对他来说。
甚至对所有的电影人来说,才是最大的快乐。
然而现实状况是。
当陈可辛开始走向世界的时候。
我们只能为他鼓掌。
看着他热热闹闹,看着他宴请宾客,看着他找寻哪怕一点点的希望。
忽然想起。
今天是《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胡波去世的五周年纪念日。
五年前。
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悲观,胡波自缢身亡。
五年后。
我们却还会记得胡波在《大裂》里的那句话:
" 世界会越来越坏,这一点无法控制,比如一列火车冲入悬崖,也是从头到尾按顺序坠落,这趟火车就是二百年时光。"
我们希望。
至少,这列火车,能慢一些,再慢一些。
![]()
赞(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