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克兰战火激烈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七个月内第二度访问中国,周四(5月16日)在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两人互称“老朋友”,在人民大会堂共同发表及签署联合声明,确立中俄“不结盟”,但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加强经贸、能源、科技等合作,并多次点名美国批评其霸权行径。
美国国务院回应指,中国不可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左右逢源”,重申中国支持俄罗斯军工产业,间接协助普京入侵乌克兰是不可接受的。
学者对BBC中文分析指,联合声明以反制美国为基础巩固中俄联盟,将进一步加剧俄中与西方之间的张力。而在俄乌战争上,普京继续获得中国的支援,最终或可消耗乌克兰的战力。
联合声明谈到什么?两人共同签署并发表《中俄在两国建交75周年之际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国官方新华社公布的中文全文长达13000字。
联合声明表示,当前中俄关系超越冷战时期的军事政治同盟模式,具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性质,正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文件强调,“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非权宜之计,不受一时一事影响,双方反对任何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发展,干涉两国内部事务,限制两国经济、技术、国际空间的企图。
联合声明超过10处点名美国,双方严重关切美国为维持自身绝对军事优势而破坏战略稳定的企图,批评美国针对中俄开展联合演习,在亚太地区部署陆基中导系统,通过扩大军事力量和拼凑军事集团改变东北亚地区力量平衡的霸权行径,加剧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等。
针对俄乌战争,联合声明称“俄方积极评价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客观公正立场”,欢迎中方愿为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
在台湾问题上,文件指俄方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国家统一的举措。
联合声明也提及双方将扩大务实合作,涵盖贸易、金融、能源、航天、人工智能、通信技术、农业、工业、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
分析:与西方越走越远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副教授、卡耐基中国项目研究员庄嘉颖对BBC中文分析指,从联合声明的文字观察,中俄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似乎是为了反制两国认为来自美国的挑战与压力,“尽管没有正式盟友关系,但仍然会在不同领域和地区推动自己的利益,修正现有的国际秩序”。
他指出,习近平在访问欧洲后,几乎立刻与普京深化合作,显示他无视欧洲对俄罗斯的顾虑,以及欧洲对中国支援俄国的抗议。“或许这样地发展,表示北京认为欧洲因为不能没有中国市场,或者中国无法改变欧洲的立场。”
他续指,这次普习会影响俄乌战争局势,普京或许认为之前中国给予的支持,让他有能力持续战争,“假如这样的支援能够继续甚至增加,最终可以消耗乌克兰的战力,取得胜利。”
香港浸会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系教授陈家洛对BBC中文分析指,中国试图分化美国和欧洲内部,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美欧试图分化俄罗斯和中国,就不那么成功。
他说,尽管中国希望平衡与西方的关系,然而随着中俄靠拢,中国被视为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进攻,北京与西方的关系恐怕越走越远。“美国和整个欧盟的人会对中国的看法更强烈和负面,更相信中国威胁论。‘说好中国故事’的外交手法将逐渐失去说服力,会被认为是虚伪。”
他认为,联合声明是以对抗美国为基础,去巩固两国意识形态和实用主义的联盟。“这两个非民主政权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彼此的地缘政治野心壮胆——对普京来说是前苏联国家,对习近平来说是台湾和南海。两国都希望看到美国作为全球大国的地位被削弱,从而减少对他们野心的制衡。”
陈家洛又提到,普京这次国事访问的日子,正值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访华35年周年,但中俄官方都刻意淡化,凸显两国正在走历史回头路。“普京和习近平都不想背负1989年的包袱,对他们来说,‘伟大民族复兴’不容纳‘西方民主自由价值观’。”
1989年5月15日至18日,戈尔巴乔夫访问北京并与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面。两人都被视为改革派,会面后不久中国发生“六四”事件,苏联瓦解。
美国的反应针对中俄签署联合声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帕特尔指,中国不能两者兼得,“你不能一方面想与与欧洲和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却继续支持长期以来对欧洲安全的最大威胁”。
帕特尔又批评,中国虽然没有直接向俄罗斯运送武器,但支持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不但影响乌克兰的安全,也影响欧洲的安全。他重申,解决乌克兰问题很简单,就是俄罗斯从乌克兰撤军。
这是普京开启第五个总统任期后的首次外访,至今与习近平会面超过40次。这次除了在人民大会堂共同签署文件,两人也在中南海举行小范围会晤。
国事访问为期两天,普京在第二天转到黑龙江哈尔滨,出席中俄博览会及中俄区域合作论坛的开幕式,并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师生会面。
随手一赞,手留余香
赞(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