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流通处|是谁将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日篡改为12月24日?
12月17日,俄罗斯武装力量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三防部队)司令基里洛夫中将在莫斯科遭遇爆炸身亡。
随后,百度网站马上对基里洛夫的介绍页变成黑白色,它要沉痛悼念。
几个月前,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遇刺身亡的时候, 百度竟然也迅速地将关于哈尼亚的词条进行了黑白处理,这种罕见的情感表达,无疑让这则新闻的呈现方式变得与众不同。
本来用黑白表示悲伤,用来衬托生者对亡者的怀念,所以默哀日、灾难日,纪念日,哀悼日等网站都会变成黑白色。
百度,作为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它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本来应该技术中立,现在看来,百度的悲伤与哀悼跑得有点远。
既然三观不正,就必然会有作恶的时候。莆田系在百度疯狂割韭菜的日子过去没有几天。现在又有新的恶行。
比如:篡改历史。
有网友偶然发现百度居然篡改了长津湖战役结束的日子。
上网一搜,果然如此。
近来年每当圣诞节临近,中国互联网上总会掀起一场关于“过不过圣诞节”的争论。
最近两年,可能是《长津湖》电影的影响,一种新的声音又加入了这场争吵:将圣诞节与“纪念长津湖战役”绑定, 他们的理由可能是,平安夜是12月24日,长津湖战役胜利日也是12月24日,中国人的平安是“因为”长津湖战役而来,所以中国人不应该过平安夜、圣诞节,而更应该在12月24日这一天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纪念长津湖战役、纪念志愿军烈士云云……
这些争论的背后,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篡改:2019年后,百度百科等网络平台悄然将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从1950年12月13日篡改为1950年12月24日。
一段历史的关键节点,他们竟然就这么云淡风轻地改动了。
于是这几年一到圣诞节前夕,“12月24日不是平安夜,而是长津湖战役胜利的日子,勿忘先烈!” 这类缺乏逻辑关系的话就开始全网到处飞,盲从者众多,令人无语。
长津湖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从1950年11月27日开始,到12月13日结束,持续了两周左右。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志愿军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数万人因战斗、饥寒甚至冻死而牺牲。
然而,近年来,百度等网站突然将这场战役的结束时间改为12月24日,即圣诞节的前夜。媒体也人云亦云。如此修改,不仅与事实不符,无端加剧“意识形态的对立”,而且也是对英勇牺牲的志愿军战士的不敬。
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投入了第9兵团的近15万人。由于装备落后、后勤困难和极端严寒的天气,导致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根据公开数据,志愿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减员约为 5.2万人,包括阵亡、负伤、失踪和非战斗减员。
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联合国军约3万多人,他们在这场战役中也遭受重大损失。根据美国官方记录,联合国军在长津湖战役中的总减员约为 1.5万人。
尽管历史早已明确长津湖战役的时间为1950年11月27日—12月13日。
美国媒体曾对前美军陆战1师的一位指挥官进行过采访,在采访过程中,这位前指挥官提到长津湖战役时说:“志愿军150000人在640公里的战场上,发动了一场**持续两周**的大屠杀”。这段话可以从侧面证实战役时长。
有人将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篡改为1950年12月24日,无非就是要抵制圣诞节。
12月24日是圣诞节前的平安夜,平安夜在西方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将战役结束时间与圣诞节联系,大概是试图制造一种“文化对抗”的象征意义,以进一步强化民族主义情绪,并推动和唿应近年来网络上掀起的“抵制圣诞节”浪潮。
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但实际上篡改历史节点不仅无助于真正的历史教育,反而容易模煳真实的历史记忆。
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有着明确的史料依据。
试图通过篡改时间节点来制造所谓的“文化意象”,既无法增强战役的历史地位,也会削弱公众对宣传内容的信任。
尊重历史真相,是对所有参与者、尤其是付出生命代价的志愿军最基本的敬意。
长津湖战役很伟大,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我们将世代缅怀,而且对他们的缅怀决非局限在12月24日这一天。
但是,用长津湖战役的胜利来压制平安夜,挑起对立情绪,制造族群对立就很有问题了。
战争的残酷不仅在于胜负,更在于代价。
志愿军的牺牲并不是难以避免,无数鲜活生命在极端条件下的凋零也是一场需要反思的悲剧。
篡改长津湖战役的结束时间的人并不懂应该如何纪念,苍白的口号和符号化的宣传,不如还原历史真相,不如守护历史的真实, 那才是是对牺牲者最深切的缅怀; 那才是是对未来最负责任的担当。
赞(106)